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中国战舰随身装备3D打印工厂 快速修复金属零件

  上个月,美国人刚刚在国际空间站用3D打印机制作了一块塑料面板,试图在远离地面的航天器提供零件;这个月,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上已经用上了随舰3D打印机修复的金属零件。目前,中国解放军已经开始全面应用3D打印这种前沿工业科技,为更加便捷的装备保障做出贡献。

  据《解放军报》1月6日报道,元旦过后,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一艘战舰在进港停泊时,绞缆绳的传动齿轮锯齿突然断裂,无法快速抛锚。紧急关头,机电部门维修人员快速卸下受损齿轮,走进位于船尾的移动方舱对齿轮展开抢修。很快,受损齿轮得到修复。

  “这得益于增材再制造技术的成功应用。”战舰机电部门值更员任亚伦告诉记者:“这里面犹如一个微型‘加工车间’,能够快速修复、制造出常用甚至非标零件。”

  走进移动方舱,记者看到舱内摆放着计算机、熔铸设备、成型机,以及铝合金材料、不锈钢粉末等增材再制造必需材料。通过计算机内存储的大量备件三维数据模型,成型机可根据模型对受损零件进行快速修复,部分简易零件可现场制造,大大提高了战时装备保障效率。

  “其原理和当今热门的3D打印技术原理相近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告诉记者,目前该技术已通过总部评审,走进了三军装备保障体系。

  此前,中新网曾经报道了中国海军哈尔滨舰机电老兵杨庆勋的事迹,提到哈尔滨舰受命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时,战舰柴油机上一根重达25公斤的轴承断裂,导致主机突然无法启动。为了修复主机,杨庆勋自己动手照着图纸加工了一根与原件相似的轴承,经过7个多小时的调试,发动机才重新启动,避免了战舰遭遇险情。

  从《解放军报》报道内容看,战舰维修方舱内的3D打印系统以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为主,可精确修复、加工各种外形复杂的金属零部件。未来,修复甚至复制诸如柴油机轴承这样的零件的工作都可以由战舰上的3D打印机完成,大大降低军舰上机电部门人员修复零部件的工作强度。